时间:2025/4/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一百年前,义乌有位怪人蘸着墨水吃粽子

一百年前的春天的一个夜晚,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年久未修的柴屋,里面有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有一个青年在奋笔疾书。时值早春,天气还相当寒冷,到了夜晚,刺骨的寒风袭来,冻得他手足发麻,但他始终废寝忘食地翻译着文章。

母亲为了给儿子补补身体,特地包了粽子,配了些家乡特产红糖。母亲把粽子和红糖送进去后,过了一会儿,在屋外问道:“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加一些?”

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

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他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年出生在义乌分水塘村的一个中农家庭。先后就读于义乌绣湖书院、金华中学、浙江之江大学。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在早稻田大学、东洋大学、中央大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获中央大学法学士学位。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返回祖国。那年6月,他任教于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语文课,与进步师生一起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旧文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不久,即遭到迫害,被强扣上“非孝、废孔、共产、公妻”的罪名。反动当局责令校长经亨颐将他革职查办。此令受到一师校长和全校师生的坚决反对。反动当局随即出动警察包围学校,从而酿成了著名的浙江“一师风潮”。这一风潮得到全国声援,最终迫使反动当局收回成命。

在这次风潮中,陈望道通过革命烈火的磨炼受到深刻的教育。他进一步认识到,改良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对旧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革。为了传播真理,他于年底毅然返回故乡义乌分水塘村,着手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基于坚定的信念,他在家宅旁一间破陋的柴屋里,克服寒冷等多种困难,夜以继日地忙于翻译。年4月下旬,《共产党宣言》一书译稿终于完成,经过陈独秀、李汉俊校阅后,于8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会列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第一种中文全译本正式出版。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人民出版社决定重印《共产党宣言》,至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足见其流传之广和受读者欢迎的程度。

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对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影响巨大。毛泽东同志年曾对斯诺说过:“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鲁迅先生也称赞陈望道说:“现在大家都在议论什么‘过激主义’来了,但就没有人切切实实地把这个‘主义’真正介绍到国内来,其实这倒是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望道在杭州大闹了一阵之后,这次埋头苦干,把这本书译出来,对中国做了一件好事。”陈望道除翻译《共产党宣言》外,于年至年间还翻译和介绍了《空想的和科学的社会主义》等书,为传播真理作出重大贡献。

陈望道作为共产党上海地区早期发起人,从此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长期担任复旦大学教授、校长、上海大学等高校教授,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担任过旷世巨著《辞海》总主编,撰写了《漫谈“马氏文通”》和《修辞学发凡》等专著。

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

我们要弘扬先辈们的精神之甘、信仰之甜。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iwushizx.com/ywsdl/15719.html
------分隔线----------------------------